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大国合作谱写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凯歌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参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四个大洋,造成了7000多万人死亡和4万多亿美元财产损失,还有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被毁。当年参战的老战士大多已经不在了,但这段历史并没有因为当事人的离去而远去。极端主义仍然大行其道,大国间的矛盾与争斗、军事政治集团的加强,同样让人忧虑。因此,今天正视这段历史,总结胜利的经验,仍有现实意义。

大国合作 弘扬国际正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胜利,是大国合作、共同谱写的胜利凯歌,但大国的团结合作是血的代价换来的。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具有深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德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强国,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法西斯主义是最反动、最疯狂、最具极端民族沙文主义色彩的意识形态。法西斯政权对内进行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和扩张,无情地践踏人的尊严,摧残人的生命。面对这样一股恶势力,各大国在其兴起之初并未采取遏制措施,而是采取自保政策,直至其发动了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英法不得不面对德国法西斯,美国隔岸观火,苏联则趁机扩大自己的领土。战争初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频频取胜,并进一步联合,于1940年9月27日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投降后,英国在丘吉尔的领导下顽强抗敌,不得不向美国这个兄弟求助,罗斯福在向英国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利益。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虽然暂时得势,但两线作战和苏联这个强国加入反法西斯阵营,预示了德国法西斯灭亡的命运。
  为了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英、美两国首脑在大西洋上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举行会议,于1941年8月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两国首脑宣布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侵略的结果,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等原则,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大西洋宪章》的签署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侵略者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向德、意、日宣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进一步壮大。德国对苏联的“闪电战”和日本对美国珍珠港的突袭,血的代价使大国领袖们抛弃了意识形态和其他利益纷争,他们意识到,要战胜法西斯这股穷凶极恶的强敌,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在美国的倡议下,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26国宣布,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与法西斯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终于汇集在一起,并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和军力等方面绝对地压倒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国际援助增强了反侵略国家的信心与实力
  中国是最早被卷入战争的国家,是抗击日本的主力,也是最早得到大国援助的国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是向中国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威胁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中苏两国于1932年12月12日恢复了外交关系。斯大林深知中国战场的价值,希望中国能够挡住日本的侵略。1935年后,面对日本向华北的不断扩张,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苏外交力度。1937年8月21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确定了苏联援华抗日的政治基础。此后,苏联积极援助中国。
  为了帮助国力虚弱的中国坚持抗战,苏联给予中国大力支援,包括提供借款、武器,还派出军事顾问和飞行员参战。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刻,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第一批飞机和军火物资陆续运到中国,总价值近5000万美元。苏联提供的飞机、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都是苏联所能提供的最好装备。当时苏联援华军火的绝大部分是利用苏联对华信用借款支付的。苏联共提供了三笔信用借款,总额为2.5亿美元,中国实际使用了约1.73亿美元。苏联的借款利息低,年利率仅为3%,还款时间长,为5—10年,以实物为还款方式。中国利用苏联借款购买了飞机等军火,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中国还从苏联得到了大量的人员支持,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服务的苏联人总数约5000人(含志愿飞行人员),其中200多人长眠在了中国的土地上。苏联教官为中国培训了1000多名飞行员和80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帮助中国重建了空军。从1938年6月起,应中国政府的请求,苏联向中国先后派遣了四任军事总顾问,帮助训练中国军队和参与重大战役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空军、炮兵与坦克兵等技术兵种中,苏联顾问和教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1941年2月斯大林派崔可夫来华担任驻华武官和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并向中方运交了250架轰炸机和驱逐机,300门大炮和500辆汽车。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苏联逐渐停止对华援助。1942年2月,崔可夫奉召回国,苏联的援华告一段落。
  美国也对中国的抗日给予了援助。1933年5月,中美之间签订了一笔价值5000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协定。1935年5月中美达成白银协定,帮助中国稳定了币制,有利于中国准备抗日。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头半年里,有279架美制飞机运抵中国,1938年底至1939年初,美国向中国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1940年3月和9月,中美之间又以类似办法达成了两项贷款协议,价值2000万美元的华锡借款和价值2500美元的钨砂借款。1940年11月30日,在日本正式承认南京汪精卫伪政权的当天,罗斯福发表声明,宣布对华贷款1亿美元。罗斯福要求国务院、财政部及陆、海军各部门寻求可行途径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从1941年起,美国对中国的援助逐步纳入了租借法案援助计划之内。在《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不利中国抗日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于4月17日向中国提供450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美国对中国的航空援助同样很大,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志愿者组成的“飞虎队”便在中国的上空与日军作战,1942年7月4日,“飞虎队”并入美国陆军驻华航空特遣队,后来又扩编为美军第14航空大队,逐渐控制了制空权。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对华援助最多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远离美国的欧洲和亚洲进行的,美国作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给予了在各个战场上奋战的国家和人民巨大的援助。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过《租借法》援助英、法、苏、中等38个同盟国家500多亿美元,用于购买武器粮食和各种军需物资。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向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德国很快占领了波兰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西欧大陆。1940年6月,法国沦陷后,英伦三岛直接暴露在纳粹锋芒之下。在英国最艰难的时刻,美国修改了《中立法》,向英法和中国出售武器。为了援助难以支撑对德战争的英国,美国于1941年3月出台了《租借法》。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联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正是英国和美国的大力援助增强了苏联人的信心。处于战争旋涡之中的英国第一个宣布向苏联提供援助,英国还为欧洲许多国家的流亡政府提供了避难所,特别是对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抵抗运动提供了大力支持。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英美援苏战机共18303架(其中英国6000多架,美国12000多架),2万辆坦克和32万吨用于制造飞机的铝材料,还有大量的航空汽油等。在法西斯侵略威胁面前,罗斯福将《租借法》扩大到对苏联的援助,苏联得到了美国价值100多亿美元的物资,美国的援助对苏联红军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战场的相互配合加快了反法西斯的胜利进程
  中国坚持抗战,既是对苏联卫国战争的支持,也是对美国太平洋战争的支持。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不断敦促日本进攻苏联的远东,而日本始终未能向处于极端困境中的苏联发动进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拖住了日军,打乱了日本的侵略计划。正如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在华使命》中所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据统计,中国战场牵制的日本陆军在1939年占其总兵力的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日,德日法西斯形不成合力,盟军可以集中力量将其各个击破。
  太平洋战争后,成立了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中国战区。在抗战的艰难时刻,中国仍于1942年3月派出2个军1个师近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以数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打通了盟军从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1945年1月6日,罗斯福总统在国情咨文中称,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中国人以自己的顽强抗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在欧洲战场,苏联和英美军队的联合夹击,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和苏联红军迅速突出国门、向西推进,大大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败亡,迫使希特勒自杀身亡。
  苏德战争结束后,苏联红军参加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战争。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160万大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越过中苏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关东军号称日本的“皇军之花”,虽然此时的实力已大不如前,但他们属于死硬派,在天皇宣布投降后仍负隅顽抗,直到8月22日才停止抵抗。苏联红军以伤亡3.2万人的代价,共击毙日军8.3万人,俘虏59万人,解放了被日军侵占14年的中国东北。苏联向日本宣战时,英国政府声明,“今天苏联对日宣战,是主要盟国间存在互相支持的证明,这应缩短战斗日期,创造促进建立普遍和平的条件”。苏联出兵,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减少了中美军队的伤亡。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战争,战争的胜利与大国间的合作密不可分。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提供的武器和财政援助最多,英国抵抗德国法西斯的时间最长,中国和苏联作为抵抗日本和德国法西斯的主力,付出的代价最大。为了防止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战争后期,通过磋商,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维护国际秩序的机制,保障了战后70年的世界和平。今天回顾这段历史,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大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保障世界的和平。如果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前或在战争初期,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大国能够共同阻止这股邪恶势力对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侵犯,这场悲剧也许不会发生,或者规模也不会这么大。但当时他们都想避战自保,企图把祸水引向他方,结果都成了战争的受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告诉我们,世界的安全是相互的,在现代化战争面前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各国应该合作应对安全威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其次,要防微杜渐,阻止极端势力的发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是20世纪一股极端的反人类、反文明的思潮,正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其危险性,沉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气氛中,给了这股极端势力以可乘之机。人类应该倡导团结、互助、人道等传统的价值观和美德,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杜绝邪恶思潮的滋长。
  再次,大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不能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苏联作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力,之所以受到诟病,很大程度上与其过分追求自身的利益有关:苏联搞的“东方战线”,在雅尔塔会议上索要的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实质上是在恢复沙皇俄国失去的利益,背离了《大西洋宪章》的原则。雅尔塔体制受到指责,也是因为其具有强权政治的特征。
  当今世界是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地球也是一个村落,任何对和平的威胁和局部的战争都会带来连锁反应。各国,特别是大国,要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树立互利共赢的意识,多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少些武力炫耀,多些互信和宽容,世界才会有和平与安宁。

上一篇: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强国兴军磅礴力量

下一篇:以法治进步彰显政治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