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这就告诉我们,群众的脸色是衡量政策好坏的显示器,是执政得失的晴雨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常看群众脸色来谋事创业。
从群众的脸色看到执政难题是否顺利破解。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期,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诸多社会问题交织而复杂,机遇中隐藏着危机因素,四大危险无时不在,四大考验愈加严峻,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世所罕见,将要克服的困难超出想象。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选择多元,行为方式多样,思维活动多变,如何常看乡亲们的脸色、多听草野之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深思力行的,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少数地方,有少数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的脸色,不喜欢看群众的脸色;爱看人们“笑”的脸色,爱听大家的欢呼声、赞扬声,而看不惯群众“哭”的脸色,听不得群众的批评声、议论声。对待群众的脸色和呼声,领导干部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怎样看,怎样解决,这不仅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我们的事业是否稳定和谐、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看不到、解决不好来自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就不能真切地感知、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就不能真正实践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从群众的脸色看到执政水平是否不断提升。刘少奇说过,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能够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不在人民面前摆任何架子,他有事就找群众商量,群众有话也愿意同他说。”群众是仁慈、宽厚、善良的。一方面,群众对我们能够“摆脸色”,说明我们的问题比较突出,矛盾比较尖锐;另一方面,群众对我们是哭还是笑,他们的脸有时还“拉长”了,这些都是群众信任党和政府工作的表现。不论抱怨也好,牢骚也罢,尽管语言可能过于偏激,有些话让人听了不自在,脸色不好看,但它至少可以当作一
种参考或警示,让领导更清醒。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正确对待这些讲真话、脸难看的群众。对他们的态度既热情和蔼、虚怀若谷,又推心置腹、诚心诚意,做到不摆架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冷静耐心地倾听,让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真实的要求,并沟通思想,才能最后圆满地解决好问题。作为领导干部,还应该主动把决策方案拿到群众中集思广益,敢于到群众脸色难看、矛盾最尖锐、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去,摸清其来龙去脉,然后加以疏导和化解。
从群众的脸色看到执政效果是否上下满意。学会看基层群众脸色办事,不仅是一种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更体现出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眼下,基层群众的民主诉求、平等意识、参与观念普遍增强,昨天满意不等于今天满意,一件事满意不等于件件事满意,部分人满意不等于所有人满意,要让最大多数的基层群众满意并非易事。如果不尊重和善待民意,不善于看乡亲们的“脸色”行事,只顾“两眼望上”,剃头挑子一头热,再热切的愿望也很难赢得群众的支持。一般情况下,群众脸色不好看,都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抑郁不平,或者是忧愁疾苦,或者是委屈伤害,自己没办法解决,又没有人帮助解决,就必然从脸上表露出来。对领导者这说,只有不断听到真实的情况反馈,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只有看得惯群众的脸色,容得下群众的笑与哭,我们的执政基础才会牢不可破,永不落伍。
上一篇:提升应急救援效率需要协调联动
下一篇:乌克兰危机——没有赢家的俄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