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暴力群殴同伴并施以酷刑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根据美国法律,翟芸瑶等两名主犯面临6项控罪,最高可判终身监禁,保释金为每人300万美金,媒体称是美国历史上留学生犯案保释金最高纪录。另外,6名被告中的一名学生家长还因事后涉嫌贿赂证人被捕。案件中,留学生和家长均未意识到欺凌行为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在国内最严重的处理方式可能只是行政拘留,或从道德层面被教育。
校园欺凌是困扰美国的老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也曾面临校园欺凌事件高居不下却难以应对的困境。2000年以来,美国政府开始立法严厉惩处校园欺凌行为,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校园安全管理计划,同时从学校、家庭、媒体等社会层面采取措施,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美国校园欺凌事件数量首次显著下降。美国多管齐下、合力应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政府加强立法并制定安全管理计划
政府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罚上升到法律层面,通过立法加大惩处力度。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美国从最初认为只是孩子间的恶作剧到最后成功立法,整个社会也经历了观念上的转变。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校园欺凌事件日益增长,却未引起社会重视,以致出现越来越多“以恶制恶”的严重冲突。比如:长期被欺凌的台湾留学生们组织了全美最具规模帮派“华青帮”,与拉丁裔学生帮派多次冲突;经常被排挤的两位同学制造了1999年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高中”血腥枪击事件等。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增多和恶性事件的涌现,美国社会各界呼吁严格立法,以惩戒和控制欺凌行为。从2000年开始,各州制定并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明确实施欺凌行为者的法律责任,发挥法律震慑作用,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并且,联邦政府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多个部门组成“联邦预防欺凌委员会”,督促各学校预防校园欺凌,指导各州制定反校园欺凌的法律、政策。截至2011年,美国共有46个州制定了反校园欺凌相关法律,36个州通过教育令的方式要求禁止网络欺凌。
逐步扩展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定。最初认为欺凌行为是只限于身体伤害的暴力事件,后来在联邦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立法中对欺凌行为的认定逐渐扩展,逐渐将精神上的贬低行为(如吐口水、拍裸照等)以及言语暴力行为(如辱骂、口头威胁和在公众场合故意嘲笑他人残障、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纳入到欺凌行为范畴。同时,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近年来对欺凌行为的认定扩展到网络,在网络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等都视为欺凌行为。
加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刑事惩罚。首先,降低刑事惩罚的年龄限制。即使是未成年人,只要案情后果严重且有前科,也可以当作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处理,并按成人标准定罪和量刑。对未满18岁且欺凌行为不严重的人员,法院也会采取辅导、警告等措施。其次,重视打击群体犯罪。根据犯罪心理学的“同伙壮胆”理论,与联邦刑事法庭引入的“共谋杀人罪”相同,校园欺凌案件也采取“共犯连带”原则,所有参与欺凌事件的人都要承担最严重的罪行,即使只是从犯也会面临与主犯同样的重罪。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校园安全管理计划和反欺凌指南。首先,美国教育部多次制定学校安全管理计划,指导政府部门、社区、学校、公众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并将校园欺凌列举为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美国1998年发布的《提前警告,及时回应:学校安全指南》,明确规定了安全、无暴力学校的标准。2000年,美国制定的《保护我们的孩子:行动指南》,为学校设计和制定安全计划提供了可实际操作的步骤,强调通过预防、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和个别强化服务三个层次综合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的重要性。2003年,美国教育部发布《学校与社区制定危机计划的实用指南》,制定了学校危机管理的四阶段模式,包括危机的预防、准备、应急、危机后的恢复。其次,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撰写了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指南——《青少年中的欺凌监测》手册,指导政府、学校及社区更好地控制引发欺凌的风险因子、应对与反制欺凌。
学校、家庭、媒体共同发挥作用
在政府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美国调动学校、家庭、媒体等社会资源,全方位采取措施,应对校园欺凌问题。
明确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第一,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并有权进行行政处罚。按照法律要求,学校必须制定预防欺凌的规定及执法、员工培训等细则,提供欺凌事件畅通快捷的举报渠道,并且学校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必须举报、调查和干预,否则将面临处罚。同时,在美国法律中,学生只要有欺凌行为,无论情节轻重,都会受到处罚,当事人将面临警告、停学、开除以及受到民事罚款或刑事处罚等后果,并且学校和学区也需为违规者负责、承担大额民事赔偿金。第二,学校采取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1990年美国议会公布了《校园安全法》,以联邦法形式确立校园警察机构的法律地位。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校园警察制度和机构,有专门的校园警察或专业保安人员。并且,许多学校都有金属探测器等安全设施,查看学生是否携带武器。第三,学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并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对因欺凌而受伤害的学生、实施欺凌行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第四,学校重视对学生反欺凌意识的培养。教育部门规定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安全演习并给予专项资助。学校开设初级生存教育等安全课程,其中包括生活和安全常识、培养个人决策能力、保证人身安全等内容。
强调家庭责任和教育作用。明确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责任,当未成年人因欺凌行为被送到法院,父母也要共同进入司法程序,承担所有可能面临的民事赔偿责任。重视家庭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作用,如法院认定父母吸毒、酗酒等不法行为影响孩子出现欺凌行为,父母会丧失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转移到寄养家庭。如父母在管教方法上出现问题,法院会要求父母上训导课程,学习如何合法合理管教子女。
发挥媒体导向功能。一方面,为减少大众传媒中蕴含的暴力因素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美国媒体实行分级制度,审慎处理暴力在媒体上的传播。另一方面,加强反校园欺凌的媒体传播。美国官方建立了专门的青少年反欺凌网站,主要包括对反欺凌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对欺凌行为的界定和认识,分析易遭受和实施欺凌行为的人群,学校、社区、不同角色的公众如何应对和处理欺凌行为等,并且被欺凌者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求助。
上一篇:牢记使命,永远到人民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