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以商事制度改革统揽全局,主动简政放权,勇于自我革命
  记者:张局长您好。商事制度改革影响深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到重要作用。请问,工商部门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茅: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是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从2014年3月全面推进改革以来,国家工商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商事制度改革统揽全局,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认识,主动简政放权,勇于自我革命,切实发挥先手棋和突破口的作用,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年多来,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注重简政放权。改革,就是要针对现实,针对突出问题,切实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束缚。政府部门针对市场主体的大量行政审批,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市场主体的创立到生产经营,都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大量行政审批,上百个图章、繁琐的审批许可,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就是针对这些不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从百姓投资兴业这第一道门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通过工商系统的自我革命、主动放权,带动相关部门审批制的改革,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通过改革,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注重统筹谋划,把改革方案变成改革实践。既注重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又注重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做实改革内容,创新改革举措。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登记制。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审批许可,仅保留34项前置审批许可项目。改企业年检制为年报公示制。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实现抽查对象和抽查主体“双随机”,进一步规范部门执法,减少执法上的随意性。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三是创新监管理念,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必须做到放管结合,在放活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当前,我国市场秩序还不规范,行业分割、地方保护、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仍较突出。对此,工商系统积极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机制和监管方法,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积极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监管,通过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努力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让信用创造财富。四是注重与部门协同推进,凝聚改革合力。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影响范围广,只有相关部门互相衔接、有效配合,才能推进改革取得实效。改革前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有226项,一些前置审批环节多、条件严、周期长,致使市场主体因无法取得前置的“证”而不能办理“照”,造成无证无照经营和监管执法漏洞。2013年以来,工商总局积极配合中央编办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工作。2014年国务院分三次将15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者明确为后置审批,取消了19项,只保留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记者:相信这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一定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可否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茅:通过近年的改革实践,我们感到,这项看似微观、具体的改革,实质是一项影响长远、影响全局的综合性改革。一方面,在整体改革中发挥了先手棋和突破口的作用,推动了相关部门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审批管理制度的改革,激发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我国新设立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自2014年3月1日改革实施到2015年2月底,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万户,改革前是7000户。今年1—9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315.9万户,增长19.3%;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6万户。世界银行《2015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营商便利度排名,由前年的第96位,上升到去年第90位。中国排名上升,主要是中国“开办企业”专项排名,由151位上升至128位,上升了23位。二是促进了就业增长,缓解了就业压力。就业不仅是百姓收入的来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这两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不减反增,商事制度改革激发的以创业带动就业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至9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2.73亿人,比2014年底增加2338.8万人,对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服务经济较快增长。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服务业企业数量大增,为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注入巨大活力。至今年9月底,在企业总量中,第三产业企业占74.5%,而改革前的2013年底是72.1%。特别是,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发展势头迅猛。前三季度,“互联网+”企业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17万户,同比增长65%。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发展较快,对创业创新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四是促进了创业创新,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商事制度改革与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了叠加效应,在全社会形成新一轮投资创业热潮。不少地方采取“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公司、电商集群注册等改革创新举措,促进了新业态新经营模式的发展。五是促进了经济增长,为经济持续繁荣提供了基础。新企业的大量增长,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结构性作用,缓解了衰退产业对经济的冲击。近年经济下行,主要是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在大幅下滑。而大量新企业的增长,主要是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的大量涌现,对冲了衰落产业的下行,缓解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下一步的目标和举措
  记者: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任务。请问,工商总局对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还有哪些考虑?
  张茅: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数量的增长,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差距还比较大。2014年,我国千人企业数量是13.8家,发达国家一般是50家左右,中等发达国家是20~30家。这既是压力,也是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围绕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完善服务,进一步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这三证合一,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将有序做好新旧执照换发工作,不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抓好改革的跟踪评估和统筹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对策。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强化信息共享。二是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修改完善情况,适时修订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指导各地严格执行目录。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对登记注册的企业,要及时将企业信息通过有效途径,推送至政府信息共享平台。(下转5版)
(上接1版)
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登记设定前置、后置审批工作的调查研究,为企业发展清除不必要的限制和障碍。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理解“先照后证”改革的内涵,促进改革的深入推进。三是加快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我们将从创业者的需求出发,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提高便利化水平。将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把企业名录库放开,不再预审企业名称,让企业自主选择、自主申报。改革经营范围登记,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和填报经营范围,进一步激发投资者的创业热情。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帮助更多的创业者甩掉“退出难”的包袱,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四是放宽住所登记。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进一步放宽住所条件管制,同时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作出具体规定,释放更多的场地资源,为投资创业提供更便捷的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政务水平。
  记者:工商系统作为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在建立新型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茅: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优胜劣汰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面对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任务,我们将在放活市场主体的同时,把严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照”和“证”衔接过程中的发照部门和行政许可部门的监管职责,避免出现监管“灰色地带”。强调“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对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人在招投标、出入境、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限制或者禁止。二是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完善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功能,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成本,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信用创造财富。三是加强大数据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监管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归集共享。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将企业登记信息、年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进行关联整合、统一公示。加强企业信息归集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加强对工商数据的深入挖掘,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供支撑。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即“全国一张网”。四是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作用。积极构建我国竞争政策的框架,树立竞争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中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竞争政策实施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产业、流通等政策的公平性、竞争性审查机制,促进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加强竞争执法力度。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制止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完善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五是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为加强网络监管夯实基础。建立网络经营者信用档案,推进网络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大数据在网络市场监管中的运用,推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管理格局。实施构建社会共治的网络市场监管新机制,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等网络经营主体的自我管理。加大违法行为曝光力度等,促进网络市场环境的自我净化。六是加强商标品牌保护。围绕国家总体战略需求,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贯彻落实好新《商标法》,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激发企业创建商标品牌的热情。加大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商标专用权。加强商标品牌的国际交流,积极支持商标走出去战略,提升我国商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七是加强广告业监管。切实做好贯彻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广告监管合力。加强技术支撑,发挥好国家广告数据监测中心的作用。重点加大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监管力度,持续推进广告市场秩序好转。

将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到实处
  记者: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双创”社会氛围的形成,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您能否谈谈如何将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到实处?
  张茅: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重视中小企业的社会价值,充分认识到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宏观扶持政策与企业微观感受还有差距,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税收成本高等问题。同时,政策知晓程度还需提高,许多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分散在各部门的政策措施,各项政策还不能全部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针对新设立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风险,加大扶持力度,让企业顺利出生并健康成长。一是把国务院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措施落实落地,为众创空间等新型业态、商业模式的企业,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提供注册便利,在就业培训、辅导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年底前实现小微企业库、申请扶持导航、企业享受扶持信息公示等功能。三是开展新设立小微企业跟踪分析,了解企业在准入、经营、审批、税收、融资等面临的困难,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四是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为了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国务院设立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工商总局作为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配合其他成员单位,用活用好基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五是加强政策宣传,着眼于市场、着眼于企业,大力宣传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

上一篇: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背后的三种思维

下一篇:推进军事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