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如果说,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那么科技创新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中,科技创新是引领全面创新的核心动力,更是引领国家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古今中外数不清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科技创新始终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引领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作用无可替代,大国崛起无不以科技创新为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创新的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历史告诉我们,科技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技创新带来的综合国力对比,更是此消彼长。聚焦当今之中国,科技创新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全社会R&D支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高技术产业主营收入、科技进步贡献率等重要科技创新指标逐年上升,一些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断有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科学家也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科技创新的红利,正在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然而,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科技创新方面的诸多难题障碍,比如基础研究偏少、原创研究不足、科研力量分散、科技体制僵化、政府的创新服务功能缺位、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缺失、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突出、知识产权成果保护力度不够、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有限、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不科学,等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困扰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阻碍了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
尤其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这些科技创新的难题障碍就愈发明显,所带来的阻力就愈发强大。由此连带出现的一系列经济之外的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国家发展的整个局面就会有所拖累。因此,特别需要破解上述的科技创新难题障碍,让科技创新这个“火车头”率先跑起来,跑得更稳更快。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同时,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我们需要用好用活科技人才,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加快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科研决策权,释放创新潜能。我们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一方面鼓励大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设立创新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从而促进产学研用贯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夯实创新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越强、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越多,未来的发展后劲和空间就越大。只有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才会稳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才会离我们更近。
上一篇:美国救灾救援队伍建设
下一篇:推进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