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错是创造性能力的基础,没有出错的可能,也就没有创新的前提,在应对复杂环境中重要的是创造能力而不是永不出错的搜索能力。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的应昌期先生悬赏140万美元征求第一台击败围棋高手的智能程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过去三十多年来,智能程序设计家们绞尽脑汁,的确使围棋程序的本领日渐提高。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前不久,谷歌旗下一家公司研制出的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采用机器强大的超前搜索能力,加上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巧妙运用,在比赛中以5∶0完胜欧洲职业围棋冠军樊麾二段。接着在3月9日开始的比赛中,“阿尔法围棋”又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
对此结果,一时舆论哗然,人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所震惊。其实,类似这样的“震惊”事件已经不止一次了。比如1997年5月11日,北京时间凌晨4时50分,一台美国IBM公司的“深蓝”超级机器将棋盘上的一个兵走到C4位置时,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不得不沮丧地承认自己输给了没有情感和思想的机器对手。更有甚者,2011年2月IBM另一台名为沃森(Watson)的机器,靠着储存2亿页资料知识和每秒500GB的运算速度,在电视益智节目《危险来了》中战胜了两位人类对手,赢得了100万美金的奖金,充分展现了机器“神奇力量”。
当然,在听闻了这许多机器战胜人类对手的消息而感到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机器”是如何会战胜人类优秀对手的呢?这是否真的意味着人类将在机器面前丧失最后的智慧优势呢?
其实,靠着蛮劲十足超前搜索的机器,加上人类程序员精心编制的精巧算法,说不定还能战胜人类各个领域更优秀的对手,但这也不能够证明机器的智慧水平就超过了人类。因为人类的智慧更多的是指惯常方法无济于事时,人们所动用的急中生智式的应变能力,即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而不在于按照刻板的规则去做无穷无尽的超前搜索劳作上。
有别于机器,人们所动用的那种急中生智式的应变能力是无穷无尽的。所谓创造性就是脱离固有的思维定式,产生出独特的思维模式,是发现事物新关系和处理事物新方法的能力。人的创造性才能是巨大的。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就是在面临疑难困惑的问题时,不期而至的创造性举措。
首先,这其中有一条就是,机器不会出错,而人类却会出错。没错,在所有的智力活动中人可能出错而机器可以从不出错,但出错性却正是人类智能的一大特征。要知道,出错性是创造性能力的基础,没有出错的可能,也就没有创新的前提。在应对复杂环境中重要的是创造能力而不是永不出错的搜索能力。
除了心智的创造性能力外,自主心智活动的另一种表现方面就是心智活动具有自我反映能力。也就是说,意识,乃至整个心智活动是自觉自知的。正是在这一点上人类不同于机器,哪怕你是一个很不聪明的人,也会忍不住观察自己正在做什么,而机器即使是十分聪明的“深蓝”“沃森”“阿尔法”等,也无法知道自己正在所从事的一切。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人类的情感体验能力,这也是机器无法拥有的感受意识能力。无可否认地,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存在着情感,而正是这种情感本身的丰富、变化及和谐,才使得我们人类显得无比神奇、美妙和伟大。对于这一点,连美国人工智能先驱明斯基在《The society of mind》一书中,也不无感叹地讲道:“问题并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拥有情感,而在于没有了情感,机器是否还会拥有智能。”
可见,就目前而言,从整体上看,机器的智慧水平远远低于人类的智慧水平,尽管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类,但就大多数更为本质的心智机制方面,机器还是毫无实现的希望。这种更为本质的机制,当然并非是心智行为的深奥性,而更在于心智机制的灵活性、选择性、创新性和自现性。
也就是说,你可以使机器完成那种大多数人都所知甚少的数学定理证明,或需要深思熟虑长时间搜索求解的复杂问题等,但你却无法使机器具备哪怕一位五岁小儿所具有的各种应变能力,像日常语言的灵活运用、对周围感兴趣事物的注意,以及能够具有自我意识、情感体验、出错创造等能力。真正的心智能力体现在人类日常生活之中而并不是体现在高深莫测的学问之中。
看来,因为“深蓝”“沃森”“阿尔法”在智力游戏中战胜了人类优秀的对手,就一厢情愿地将机器看作是能够最终超越人类最终优势的想法还是很幼稚的。这里起码是忽略了机器取胜的背后所依靠的依然还是人类群体的智慧,机器不过是这种智慧的忠实执行者和体现者,这并不是机器的功能,而是编制智能程序的科学家群体的功劳。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器越能干,说明的真是支配机器的人类越伟大,不是吗?
上一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下一篇:多中心协同的精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