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良史》与《秽史》对中国的影响

来源:巴彦淖尔市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想看看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却遭到掌管者褚遂良严词拒绝。太宗连忙问:我有过失也记吗?褚遂良斩钉截铁地说:“臣职当 载 笔 , 不 敢 不记!”另一个史官刘洎接着说,假如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亦皆记之”。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看到关于玄武门之变的 记 录 “ 语 多 微文”,就对宰相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我当年发动玄武门事变是为了安社稷,利百姓。史官干嘛要隐讳呢!立即命令,“削去 浮 词 , 直 书 其事”。也正是因为唐太宗这种尊重历史的精神,在他的时代不仅完成了中国二十四史中的“八史”,而且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光辉灿烂的“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公元前 607 年,晋灵公昏庸无道,正卿赵盾经常劝谏,他不但没有改正,还要杀赵盾。赵盾只得逃到外地。当他逃出国都,听说族弟赵穿在桃园宴会上杀死灵公,于是返都,另立晋成公。赵盾继续做正聊,主持国政。晋国史官董狐在史册上赫然记下:“赵盾弑其君。”并高悬于朝堂之上,赵盾连忙解释,自己与弑君事件无关。董狐严厉批驳:“你官居正聊,出逃没有离开国境,还都更没有查办凶手,所以要承担弑君的罪名。”赵盾虽仰天长叹自己被冤枉,但对董狐没有丝毫加害。孔子称赞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史称“董狐直笔”,同时称赞赵盾是“良大夫”。
  史官前仆后继,以生命来捍卫历史的尊严。公元前548年,齐国的权臣崔杼杀了齐庄公,立齐景公,自己做了国相。齐太史在史册上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了这位太史。因为太史之职是家传世袭,被杀的太史的两个弟弟先后继任太史还是这样写,都被杀了。太史的第四任太史仍然这样写,崔杼终于折服,而没有再杀他。有个名叫南史的史官听说太史兄弟相继因直书被崔抒全部杀害,自己就决心用生命捍卫史册的真实。他紧握着写着“崔杼弑其君”的木简前往朝堂,途中得知第四任太史的真实记录已经得到朝廷公认,才中途返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齐史官“身膏斧钺”的事迹,南史和太史们的不畏强暴,秉笔直书的壮举,被誉为后世史官的典范。
  久负盛名的《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共同开创中国正史的先河,成为后世史册的典范。作者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备受后世青睐。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陈寿以立传为由向当事人子弟索贿的史实也被载入史册,他的良史之材和笔下史册也因之有了瑕疵。《晋书·陈寿传》记载:丁仪、丁廙兄弟两个是魏朝鼎鼎大名的人物,陈寿在作《三国志》时曾对其子弟说:“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人家没有给他送米,陈寿也因此没有给丁仪、丁廙二人立传,给原本可以更加完美的千秋史册留下缺憾。后世还评说陈寿,在著史之中公报私仇。陈寿父亲当年给马谡作参军,马谡为诸葛亮所诛,陈寿父亲“亦坐被髡”,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早年曾小看过陈寿。因此,陈寿在著史中对诸葛氏父子评价:“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史家认为也是有失公允。
  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二十四史”中最烂的一部——《魏书》完稿。书稿一经问世,朝野哗然,都骂是部“秽史”。三年前,身居中书令兼著作郎的魏收正式受命撰《魏史》。此时,他就骂街:什么东西敢和我过不去,我“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可见狂妄至极。完稿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尽管他动用了自己手中中书令的权力,还借用了皇帝极权,以“谤史”罪对批评“秽史”的人横加暴行,“然时人终不服”。至于这部“秽史”几经修改才发行于世,据传作者魏收甚至在死后被掘墓抛尸。这都是后话。魏收机警能文,号称“北地三才子”之一,但生性轻浮,人称“惊蛱蝶”。他是个轻浮的“才子”,所处的是荒唐的时代,才抛出这部臭名昭著的“秽史”。
  唐太宗大度开明尊重历史,赵盾为法受恶以成良史,董狐不曲私阿世秉笔直书,历代明君、贤相、良史们共同造就的直笔信史光照千秋。同样,崔杼、魏收之流,暴君、奸相和“才子”们共同炮制出的曲笔“秽史”,也遗臭万年。千秋史册,千秋功罪。南史冒死继书身膏斧钺,陈寿念一时之贪成千古之恨,魏收乘一己之快留千古骂名。修史、为官、做人,都可以从中有所感悟。

上一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

下一篇:一站式服务需做好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