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是山东省济宁市的中心城区,辖区户籍人口91.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万人,扶贫对象3706户、8067人,贫困人口相对较少。近年来,任城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于2015年底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现有贫困人口脱贫后,精准扶贫如何拓展和深化?任城区没有停步,区委提出用精准扶贫的思维为城乡困难群众服务,在新起点上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精准扶贫由“政府兜底”向“政府+社会”转变——全面推开社会慈善救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任城区认真分析了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发现全区因病因残因障致贫的达2998户,占贫困户的80.5%。对这部分群众,任城区实行了政府兜底,将区定贫困线标准提升到3660元,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使贫困人口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但工作中也发现,仅靠落实政府责任,还远不足以提升扶贫对象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需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贫困群众的环境和氛围。任城区提出,精准扶贫要让政府责任和社会良心都得到彰显,及时把社会救助作为脱贫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推进社会慈善救助,构建起区级慈善总会、镇街慈善分会、村级慈善联络工作站三级慈善救助网络,动员社会力量募集救助资金,对贫困群众实施最贴身、最贴心的救助。目前,全区15个镇街全部建立慈善分会,一半以上的村居(社区)建立了慈善联络站,筹集各类慈善救助金5000多万元,设立冠名基金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微基金”达到60多家。救助困难家庭1950户、困难群众8000多人次。调查中发现,这一做法起到了多重积极效应:一是帮扶更能帮到“点子”上。村级募集的善款,由村级实施帮扶,大家在一个村内,最了解贫困户需要帮什么、怎么帮,帮扶效果更明显。通过送钱送物帮技术等多种形式,给予困难群众细微周到的关怀关心。二是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得到弘扬,乡亲近邻的援助之手,让贫困户得到更多的精神慰藉,群众也受到了教育,促进了村内和谐文明。三是提升了村级治理水平。“社会捐助的良心钱,干部群众一起管”,对每一笔资金帮谁、怎么花,都召集大家商量,每个村都设立了公开栏,资金来龙去脉及时向村民公开。这样一来,很多村各项集体资产和各类惠民资金,也都采取这种更明细更透明的办法,村级财务政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帮扶对象由“农村人口”向“农村+城区”转变——全面实施特困家庭救助行动。任城区在对贫困家庭调查走访中发现,城市困难群众虽然低保救助标准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城区生活成本高,特别是一些家庭受大病困扰,生活比农村贫困户还要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任城区印发了《关于对特困家庭实行临时救助的意见》,区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临时救助金和“慈善捐款”70%的资金,对城乡特困家庭因大病、车祸、火灾等突发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实行动态救助,并提高救助标准,可一次性给予5000—50000元的临时救助;救助后仍无法摆脱困境的,实行连续救助。同时,简化审定程序,做到应急快救、特事快批,确保5个工作日内救助到位。
扶贫方式由“物质帮扶”向“物质十精神”转变——全面实施精神文化脱贫计划。2015年,任城区财政设立3000万元扶贫基金,用于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和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贫困户生活有了保障,精神文化需求随之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区委宣传部专门研究了精神文化脱贫计划,在全区组织招募义工团,组成文化小分队进村入户,送文化送爱心送技术到贫困家庭,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支持。文化系统的义工团精心编排了扶贫、脱贫文艺节目,利用节假日组织“送戏到乡村、扶贫到农家”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农业系统的义工团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送文化同时送技术。二十里铺街道招募扶贫义工1235人,达到村村有义工团,先后开展了15期培训班,帮助230户贫困户提高了文化水平,学会了实用技术,实现了脱贫解困。有的群众脱贫不忘回馈社会,主动加入义工团,现身说法鼓励贫困户增强信心。各镇街因势利导,不断完善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壮大帮扶队伍,利用农家书屋、微商平台、文化大院等,吸引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共同致富奔小康,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帮双扶”。
扶贫效果由“实现脱贫”向“脱贫十脱困”转变——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系列行动计划。精准扶贫是动态的、系统性工作。摆脱贫穷后,还要摆脱困难,才能更好地生产生活。围绕动员各级各部门在产业、行业、民生扶贫上提质增效,区委提出建立动态开放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因时因地因需施策。区委研究出台了《开展“精准扶贫+”帮扶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先期由区农业局、人社局、卫生局、教体局等8个部门出台了9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开通“精准扶贫就业直通车”, 每周三、周五专门安排直通车免费接送扶贫对象到区人力资源市场参加就业招聘;开设扶贫就医“绿色通道”,区内各医疗机构为贫困户居民设立专用窗口或快诊通道,提供直接的导医服务;实行贫困孕产妇分娩全免费;实行困难户免费殡葬服务;实施贫困家庭子女高中教育全免费;对城区低保户免除住宅物业费等,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关爱,更有获得感。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委书记)
上一篇:经常性教育的新实践
下一篇:多角度看作战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