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官员因抑郁等心理问题引起的自杀事件多次见诸报端。有调查显示,官员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因对心理困境调适不当,有的领导干部出现身心健康受损、职业效能感下降等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愿和能力也随之受到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由中央党校主办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在2016年第3期聚焦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系列文章进行了深入探讨。
领导干部面临的心理困扰及危害
大量调研成果表明,当前公务员存在相当比例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低等问题,甚至个别公务员心理严重失调,出现精神崩溃、吸毒、自杀等行为。这些不仅给公务员个人和家庭带来困扰和伤害,而且也不利于公务员忠实有效地履行职责,影响着执政的基础和施政效果。
为什么有的官员“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针对官场存在的“双面人”现象,黑龙江省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副主任赵福生教授剖析了官场“双面人”双重行为背后的“双重心理”。他强调,官场“双面人”是党内最危险的因素。如果这样的“双面人”越多,党员群体内部的思想就会越分裂,干部就会越脱离群众,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越发降低,就越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恶果和损失。防治官场“双面人”的有害倾向是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为具有多重社会角色的群体,女性领导干部在发挥自身独特作用的同时,也承受着男性主流社会期待带给她们的种种困惑、内心冲突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领导的成长与发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副院长张素玲教授指出,很多女性领导成长发展中存在心理障碍。如,自卑意识和依赖心理、成功恐惧心理、刻意模仿男性心理、完美主义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女性领导健康人格的形成、领导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性别平等与社会发展。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落脚点,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行政效率和自身发展,也影响基层政府公信力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对2015年度参加广西区委党校培训班的乡镇干部和2013级广西区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的科级干部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显示,一方面,基层干部表现出锐意进取、自信的积极心理。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职业倦怠、失衡心理、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
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特殊职业群体,由于受工作岗位、环境、工作性质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领导干部群体面临的压力经常被忽略或少有人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徐如明老师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宁夏24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宁夏领导干部大都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工作压力是领导干部压力的主要来源。76.5%的领导干部认为压力来源于工作责任很大;67.2%的领导干部认为压力来源于繁重的工作任务;70.3%的领导干部感觉工作时间紧迫;41.0%的领导干部经常加班。此外,收入和子女教育也是领导干部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四大冲突造成部分领导干部心理困境
领导干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遇到的心理冲突较多,这是致使部分领导干部群体陷入心理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周敏教授和该校心理训练中心副主任李朝波在撰写的《领导干部的心理困境与心理优势》一文中,将这些冲突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既要提升工作显成效,又要承担责任潜风险。在挑起“发展”重担的同时,还要面临“责任”的风险不确定性,责任重大和能力有限的矛盾,使部分领导干部经常陷入极大的心理苦闷。二是既要受规则明约束,又要遵循人情潜规则。有时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定办事行不通,但是若能理顺人际关系反而有灵活处理的办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把握灵活性、策略性、艺术性去处理问题,尤其需要高度警觉地处理各种微妙关系。为此,他们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这种工作特点让他们劳神费心、心力交瘁。三是既是“社会人”,又是“行政官”。领导干部所扮演的角色十分复杂,既身处个人庞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又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公共资源的支配者,在面对“人情请托”时,经常左右为难。四是既需要奉献,又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在目前的干部管理体制下,自我价值的外化象征物都与职务职级直接挂钩。遗憾的是,金字塔的人事结构致使很多领导干部遭遇“天花板效应”的晋升尴尬,职业的公共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这组矛盾经常在领导干部的内心深处碰撞。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苏曼丽和陶建平所做的调查分析显示:基层干部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87.52%的调查者认为自身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工作压力”,69.41%的调查者认为主要来自“体制机制”,选择“经济压力”作为主要原因的占45.63%,有34.18%的人选择了“亲情关怀”,还有22.7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个体素质”。徐如明对宁夏领导干部的抽样分析表明,宁夏领导干部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本身因素、收入、生活压力方面,具体体现在工作责任、工资福利、子女教育三个方面。
领导干部如何走出心理困境
结合领导干部工作中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大多数学者提出从个体、组织以及社会三个层面来帮助领导干部走出心理困境。此外,也有学者从体制层面和教育培训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胡月星教授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具有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意志品质,更需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其中保持和拥有健康积极心态至关重要。积极心态包括:责任担当心、感恩快乐心、组织忠诚心、利他关爱心、积极进取心、敬畏自律心、自尊自信心。
心理困境本身不是问题,正确认知和有效调适心理困境才是问题的关键。周敏、李朝波认为,领导干部要对心理困境有积极的认知。此外,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复原力,要学会聚焦优势资源,提升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
女性领导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张素玲教授建议从五个方面努力:一是强化对自身身份角色的认知。二是树立自信心。三是学会以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有时不可避免的角色冲突,懂得通过多种方式释放心理压力,积极与家人沟通以得到其支持。四是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仅要保留自己的性别特征,而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五是学习用幽默的方式、用努力和富有成效的工作、用依赖于外部的支持系统来处理疏离感。
自我调适的前提是注重理论学习。苏曼丽、陶建平认为,基层干部要坚持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头脑,用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取代负面的、消极颓废的思想影响。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学会用自我调适的方法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基层干部要将目标追求合理化,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实事求是地评价自我。
面对领导干部存在的心理困境,组织帮助是核心。苏曼丽、陶建平建议,组织部门要坚持干部谈心制度,丰富基层工作内容,缓解基层干部因工作单一、枯燥而引起工作倦怠。
从干部管理的角度而言,各级单位要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困境给以足够的重视。周敏、李朝波强调,应通过探索将心理服务项目纳入干部管理体系,为领导干部提供心理支持,帮助领导干部提升心理优势体验。
对于女性领导干部成长中面临的心理困扰,张素玲教授认为,组织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女性领导的历练,比如把女性领导特别是年轻女性领导放到艰苦环境中去,放到基层重要岗位上去,让她们经受锻炼和考验。要拓宽渠道,加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女干部交流的力度,使女性领导拥有丰富的、多方位的视野和经验,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抗压能力,危机处置能力,才会不断激发她追求领导岗位、承担责任的动机以及过硬的心理品格,成为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领导。
宁夏自治区党校徐如明老师则建议,组织层面要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岗位的职责,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强度;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完善轮岗、调岗制度,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渠道;进一步完善薪酬管理指标体系,逐步提高公务员待遇。
鉴于领导干部的心理困境经常是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诱发,可以从营造支持性的履职环境入手,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优势体验。周敏、李朝波认为,建立开放、透明、信任的相互关系,营造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在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应该从组织要求层面以及群众期待层面都加强引导,给领导干部留有时间和空间适应这个变化,为领导干部建立新的“心理舒适区”留有必要的缓冲。
张素玲教授认为,应通过社会文化教育和媒体舆论等转变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形成有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文化舆论环境。
多位学者都提出,要重视亲情的作用,积极寻求家庭支持也是缓解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重要方面。
此外,苏曼丽、陶建平强调,基层干部要走出心理困境,体制完善是根本。要建立差异化的目标下达机制,防止“一刀切”现象,实现政策目标与当地实际相符。在定编定岗时考虑该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对于任务重、难度大的岗位应适当增加编制,缓解由于人手不足带来的压力。适当下放基层权力。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详细的工作制度和严格的落实机制,减少工作的临时性和突发性,减少紧张焦虑感。赋予基层责任的同时,在确保监督到位的情况下,适当下放权力,为基层工作开拓空间,实现权责对等,提高工作积极性。完善考核晋升体制,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困难,使他们能全心全意投入基层工作,无后顾之忧。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所做的调查中,85.92%的基层干部都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同时大都表示目前尚缺乏充足和有效的心理健康培训。如何切实增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促进公务员心理健康成长?大连市委党校副教授韩阳和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孙立樵提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应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侧重于以发展为主导的教育培训模式,教育方法应该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讲授式之外,还应借鉴不同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的成熟技术,加以吸收改良,逐步形成符合公务员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心理教育还应注重与其他学科优势互补,做到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完美结合。
心理健康应成为选任干部的重要标准
心理健康是制定和实施正确领导决策的必要条件。中纪委研究室研究员邵景均认为,容许有心理疾患的人走上或留任重要领导岗位,就有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不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还是从工作角度考虑,都不应该把那些具有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对于那些已经表现出严重心理疾患的领导干部,应尽快将其撤离领导岗位。
邵景均研究员总结了九种严重的心理疾患,即嫉妒心理、报复心理、偏执心理、自恋心理、依赖心理、冷漠心理、奉承心理、物质依赖心理、说谎癖等。他认为,患有这几种心理疾病的人是不能委以领导重任的。他还强调,从干部工作来讲,仅仅停留在基本标准层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系列具体标准和要求,如知识化、专业化等。而其中,就应该引入现代领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把心理健康作为选任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这是干部标准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在选任领导干部时必须考虑心理健康与否这一因素。广西自治区党校苏曼丽、陶建平两位学者也认为,在选任干部时,为保证选拔方式的科学性,应引入先进的人才选拔理念,融入心理测评等手段,通过专业的测评和鉴定,将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纳入考察范围。在干部招录任用上应增加心理测评环节,将本身存在心理疾病而不能胜任基层工作的人员及时甄别出来。
上一篇:立身冰天雪地 打造金山银山
下一篇:保障公民财产权是最大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