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走出人才发展的误区

来源:巴彦淖尔市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近年来,国家人才战略的系统化和全球化发展思路逐步拓展,行动不断加快,格局日益明朗。2016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针对当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中存在的突出弊端,进行务实、有效的改革,打破束缚人才成长与流动的制度羁绊,整体布局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
  《意见》从宏观角度为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各地的人才延揽政策也已竞相出台。但从既有的管理主体、政策内容与实施重点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才的认知与扶持行为存在一些偏差,可能扭曲政策本意,引发负面效应。
  人才政策的碎片化管理。近年来,中央多部委和各省市纷纷推出多种人才计划,目前国家级的人才计划近20个,由多个中央部委或单位进行管理,彼此之间并未形成有机协调。此外,多个省市又在各个行政层级设有自己的人才创新计划,数量庞大。这些计划虽然对培养和吸引人才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因政出多门、评审不公、管理不善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干扰了正常的研究生态。计划之间呈现出标准雷同、评审同质化的倾向。评审过程主观性较强,彼此之间形成环环相扣的荣誉链条,导致资源和学术话语权向少数人集中,形成学术和资源垄断。此外,教育、人事、组织、户籍等部门之间缺乏政策协同,为人才及其家属提供的服务缺乏系统配合,行政效率低,各类手续繁杂,影响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人才引进的物质化导向。各地的政策着力点大多集中在重金引才上,通过各种巨额科研经费、高薪、住房补贴等名目进行明码标价。一些研究人员或企业通过钻政策空子,重复获得多种人才资助,造成人才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对于没有专项经费调度的用人单位,势必造成人才外溢和人才短缺问题。此外,这种利益导向的人才竞争不断升级,需要雄厚的地方财政作为支撑。发达地区或许尚能持续投入,其他财力欠佳的城市则因价码过高提前退场,不仅无力吸引新的人才,原有的人才还会不断流失。这种城市间的人才“虹吸效应”若持续下去,将对国家的均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人才认知的范围过于狭隘。各地重项目落地,轻人才扎根;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关注重点多集中在已经较为成熟的项目携带上,而对这些人才与地方科研环境的深度融合与全面带动缺乏周详谋划。对人才的需求多偏重应用型专业,青睐短期内较易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学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基础理论学科、社会科学、文化、管理服务等专业在人才引进热潮中明显居于弱势。如果简单地将人才引进等同于项目引进,将人才限定在理工医科中的某些应用型专业上,经济和社会建设将出现短板效应,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人才建设的梯度性不足。由于引进人才的学历高低成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导致人才引进多以博士等高学历为主,很多科研机构与企业一直面临部分岗位学历虚高、基础工作岗位却难觅合适人选的难题。同时,由于全球引才的力度不断加大,导致同等条件下海外人才与国内自主培养的人才在资源、待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学历导向导致人才建设的梯度性不足,人才建设的供给侧改革尚未到位。
  为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人才体制与机制改革既应面向中国经济与社会现实,又需保持对于未来的前瞻性视野。因此,政府应进行引导而非主导人才建设,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建设健康的创新、创业生态,实现市场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自主调节。加强相关部门在人才计划中的协同作用;加强人才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顶层设计;拓展人才理念,为多元化人才提供有序的成长平台;发挥市场和社会优势,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

上一篇:从制度上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

下一篇:运用大数据防范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