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一个《烧饼》的故事与精准扶贫

来源:巴彦淖尔市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略,是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钥匙。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以“缙云烧饼”品牌战略为抓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以来,“缙云烧饼”持续走红,全年营业收入达7亿元。
  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从“小县城”迈进“大都市”,从“谋生技”转为“致富经”,“缙云烧饼”现象归根结底是资源贫乏的地区,推动富余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农村“绿富美”的一种发展模式。
  “小烧饼”打造了“大产业”。制定推进品牌建设8条意见,授权门店实现注册商标、门店标准、制作工艺、原料标准、经营标准、培训内容“六统一”。烧饼从原料到成品,涉及菜干、土麦面、土猪肉、烧饼桶等产业。并将逐步打造缙云菜干加工和无公害种植基地、无公害养猪基地、特质烧饼桶制作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正把缙云烧饼做成“一业兴百业”的大产业。
  “小烧饼”促进了“大民生”。推进“缙云烧饼”品牌建设被列为缙云县201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截至目前,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和一个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培训“缙云烧饼”师傅5525人,从业人员3000多人。培训工作出现“爆棚”现象,甚至还有俄罗斯老外专门跑来拜师学艺。
  “小烧饼”蕴含了“大文化”。“缙云烧饼”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被缙云人做出了烧饼和黄帝文化、仙都旅游相结合的大文章。中央电视台“中国早餐”栏目专门播出了专题片,“缙云烧饼”被评为“中华名小吃”,烧饼之火越“烧”越“旺”。烧饼成为了旅游开发的一个新亮点,正在迸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极大提高着缙云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从“缙云烧饼”的发展可以看出,群众小打小闹的经济活动,经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精准发力,点燃百姓创业热情,激发万众创新激情,显现出星火燎原之势,是“缙云烧饼”现象的深层次意义。
  启示一:用“精准的视角”审视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缙云县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已经摘下了“欠发达县”的帽子,但经济发展依然落后于全省,部分山区农民家庭生活贫困落后的现象并没有消除。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精准扶贫、改善民生作为当前最重要政治任务,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打好扶贫攻坚战。在发展“缙云烧饼”过程中,先后成立“烧饼办”、开办“烧饼班”、举办“烧饼节”,制定管理规定,落实资金补助,把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并以“一笔写到底”的精神,推动“缙云烧饼”产业品牌化建设,把“小烧饼”做成“大产业”,促进“大民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
  启示二:用“精准的思维”谋划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缙云县目标明确,既要“顶天立地”的骨干,更要“铺天盖地”的草根;既要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也在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逐步形成缙云发展的新活力、新优势。缙云县坚持以“一个烧饼”为龙头,以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富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谋划了一套包括“产业开发+”“光伏助农+”“技能培训+”等举措的“精准扶贫十法”组合拳,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000万元,瞄准精准扶贫“滴灌”口,切中精准脱贫的要害处。
  启示三:用“精准的措施”推进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缙云县坚持精准扶贫不喊空口号,以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抓落实。借“缙云烧饼”火红之势,积极复制烧饼品牌化的成功经验,打造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叫响了“一个烧饼三个家”品牌。缙云县的富民增收举措,既注重提高农民技术,又有序地组织农民转移,并同发挥本地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扶贫增收更有质量、更有成效、更加持久。
  (作者系浙江省丽水市委常委、缙云县委书记,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第七期学员)

上一篇:现代化新型陆军新在哪

下一篇:中央党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立项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