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走 向 生 态 文 明 新 时 代

来源:巴彦淖尔市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彰显执政担当,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密集推出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这里概括八个方面。
  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在人类历史演进的长河中,其文明形态经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的人类社会仍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在不到人类历史万分之一的时间里,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出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与制度。但是,工业文明作为一种轻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形态,不可能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对于工业文明既有否定,也有继承。工业文明时代所创造的辉煌的科技成就、科学思想、不朽的艺术成就和空前的社会财富,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和继承。但是,工业文明时代关于人类要凌驾于自然之上、要主宰和控制自然的思想、观念,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我们党把握了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第一次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
  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这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认识的深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包括社会美、生活美、环境美。但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最为重要。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牢牢树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生态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也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价值导向。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所谓绿色发展,是指遵循生态规律,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展方式的总称。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思想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约束和监督的力量。没有制度建设的制定、执行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就难以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的构成及其重点任务:(1)构建源头严防制度;(2)建立过程严管制度;(3)实施后果严惩制度。将这些制度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就为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成美丽中国提供了保证。
  “生态价值观”将成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确立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是超越或摈弃了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它认为,生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界,它是除了人和社会以外的一切自然事物,是各种生物和其他物质系统的总和。生态价值观认为,自然界是有价值的,生态环境是有价值的。因为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存在对人有用,符合人的利益,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就拿一棵正在生长的树木来说,它的价值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木材,它还能生产氧气、净化空气、防止空气污染、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确立生态价值观问题,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保证。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取得诸多突破和创新。《环境保护法》是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取得诸多突破和创新。比如:将“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修改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了两者关系重大调整和创新。社会各界对新修订的环保法给予了积极评价。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出大国担当。当今世界,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从历史和全球的角度来看,过去十五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重大贡献的。2015年7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指出,“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倡导者,将对国际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里程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作用,认为中国对《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上一篇:习 近 平 总 书 记 “ 七 一 ” 重 要 讲 话 的 鲜 明 特 点

下一篇:整体发力增强党性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