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是什么捆住了民间投资的手脚

来源:巴彦淖尔市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5年,民间投资年均同比增速为30.3%,而到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增速已跌落至5.7%,前四个月均速更是下降至5.2%。用“断崖式”下滑来表征当前民间投资的增速变化,可能并不为过。从我们到地方的实际调研情况看,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最主要有四个方面:市场预期、行政审批、融资困难和产权保护。其中,当前宏观经济的整体下滑,导致企业家投资预期与信心不足,应是民间投资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一是“不愿投”,整体市场预期与信心低迷。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企业家是否做出投资的决策来自投资预期,而投资预期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这里的“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投资的预期收益。凯恩斯讲,如果我们预期会有大的变动,但又对变动的具体形式感到很不肯定,那末,投资信心必然是微弱的。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不振;加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整体需求同样萎靡,导致企业家投资信心明显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已实行了稳健加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当前的投资贷款利息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及整体经济形势的不乐观,大部分企业家对未来投资的收益率持悲观态度,大多数处于“持币观望”状态,新的投资增量就难以出现。
  二是“不准投”,行政审批事项牵绊依然严重。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但从我们的实际调查研究来看,行政审批在制约民间投资方面,依然有很强的负面影响,“消评”“环评”等审批事项依然不少。一些企业家反映,现在很多地方推行“一站式窗口”审批服务模式,的确省去了企业人员分头跑路的成本,但实际上,原来关于投资的审批事项依然没有质的减少,企业将申报材料交给“一站式窗口”之后,就需 开始漫长的等待,往往不知道审批究竟到了哪个环节,常常因时间延误而耽误宝贵的投资机会。此外,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石油天然气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国防科工等国有资本垄断性行业,但从实际调研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无处不在。
  三是“没钱投”,融资难与频繁抽贷导致资金供给短缺。近些年,国家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了为数众多的政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民间资本在融资难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统计学意义讲,民间投资指的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增强企业的后续生产能力,但也会耗费企业大量的资金要素。而在现有金融体系下,国有商业银行因风险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需要,往往对民间资本“惜贷”,而上市融资之路对一般的民间资本而言,又“高不可攀”,难怪乎众多民间资本对资金嗷嗷待哺,很多企业手中没有资金从事新的投资项目。调研中还发现,越是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态势下,银行越是收紧银根,抽贷、断贷等现象严重。尤其是银行频繁抽贷让民营企业“举步维艰”,很多优质企业因高息贷取过桥资金或其他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四是“不敢投”,产权保护问题导致“不安全感”。“无恒产者无恒心”。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民间资本最关心的是辛苦投资和积累的财产或产权,能否保值增值和完整安全,能否确保不会被各种人为因素“强制剥夺”,在行政权力与法的面前,究竟如何理清,等等。事实上,围绕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之间的财产产权、债务纠纷等问题,行政权力往往容易超越法律规范,对民间资本极为不利,而且利益驱动下的政府信用和不公平的司法执法,使得民营企业家们往往“求告无门”“自吞苦果”。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很多企业家缺乏“安全感”。试想,一个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又怎会有信心和积极性去增加新的投资呢?在调研中,不少民间投资企业主都流露出对资本安全的担忧,很多企业专利发明得不到保护、诉讼费用成本不划算等等,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预期。
  或许是上述因素的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今日民间投资的艰难困境。当然,也有学者提出,“营改增”扩围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虚报,可能是导致民间投资加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地方调研时,中小企业主们普遍反映,“营改增”改革之后,其企业的税负一般增加了三到四个点。这是由于当前很多私营、个体、中小企业等经营不规范造成的,导致很多企业难以拿到“进项税”的抵扣发票,使税负在短期内有所增加。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家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纳税的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税负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当前,我国民间投资“失速”的困境,从根本上讲,“市场预期与信心低迷”源自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而行政审批、融资困难和产权保护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性原因。因此,要走出当前民间投资的困境,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加快推出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一揽子”政策,尤其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有效公共投资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PPP模式的推广力度,以此来慢慢促使市场回暖并带动民间投资规模增长,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上行通道,并力图在中高速轨道上企稳。研究表明,在经济下行期,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而言,更多地是“引致效应”而非“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深化垄断行业的改革,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少民间投资的审批环节,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督导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机构认真落实服务中小企业的差异化政策。同时,要加强产权保护,打造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式,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营造公平公正投资环境,让民间资本能真正早日与国有资本“一起共舞”,获得更多“安全感”,获得更多“投资信心”。

上一篇:深化“两学一做” 全面加强国企党建

下一篇:理论界热议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