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宝危机为序幕,爆发了安史之乱。虽然叛乱最终被平定,但全国上下一片凋敝,国力大损,政局也再不像前期一样清明,唐朝由盛而衰,拉开了唐中后期的序幕。在这期间有一位能臣,以个人超群的理财能力成功地恢复了唐王朝的“造血功能”,成为中唐后不多的亮点之一。这个人就是刘晏。
刘晏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因杨炎诬陷被害,被敕自尽。家中所抄财物唯书两车,米麦数石而已。
唐初,实行自由贩卖,不收盐税。后实行国家专卖,官府大幅提高盐价,甚至贪官污吏还抓夫抓差无偿运盐,中饱私囊,人民怨声载道,恨透食盐专卖。同时政府盐务机构庞大,开支惊人。刘晏当时担任户部侍郎,在处理盐政时,主张少用官员,在全国仅设十监。所谓“监”,是用来监管盐政的机构,在设立时,没有全面设置,而是将重心设在了盐的主产区。当时每年可得盐税100多万缗,已经相当于100余州的税负了,而其中两淮、两浙所产的盐,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七。
调整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改变了肃宗时官运官卖的盐法。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为防盐商哄抬盐价,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这样一来,大批盐吏被精简,盐价下跌,万民称颂,税收也激增。
在减少机构和人员的同时,刘晏发明了“劝盐使者”。因为盐不管是太过潮湿,还是过于干燥,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不增加机构的基础上,发动已有管理盐务的人员,及时到产盐大户进行定期调研,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技术指导,有效保证了盐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对盐政的改革,政府收取的盐利,原来每年只有60万缗,到大历末年增至600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被用以支付漕运费用和政府各项开支。政府靠盐政保证了税收,同时人民与盐商也并未因此而增加负担,皆大欢喜。
为了漕运物资能够及时顺利到达京师,刘晏亲自实地勘察,在江阴、洛水以及与京师相近的各大流域开展了详细调查。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刘晏根据江、汴、河、渭四条主力河流的不同情况分别置仓,充分利用各自流量、季节变化、水深等不同特点,分段转运,极大地提高了整体漕运的效率。
刘晏还亲自督造大型漕船2000艘,以便扬州至河阴间使用。为了提高船只的使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刘晏提高了造船价格和造船工人工资,激励他们精心制造船只。在提高船只价格的同时,也物尽其用,节俭制造,如用麻造的纤维,坏了当柴烧,减少浪费。自扬州派遣官员送至河阴,如十次运送安全抵达,即给予奖励。
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刘晏时期“舟车既通,商贾往来,百物杂集,航海梯山,圣神辉光,渐近贞观、永徽之盛”。
进行价格干预的基础是掌握准确的信息。刘晏在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建立了经济情报网。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刘晏所在处又招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由此刘晏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水旱民散。
在赈济贫民问题上,刘晏有独特的主张,他不赞成进行无偿的赈给。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赈给。”因此在发生灾荒时,他除了及时进行减免赋税和必要的放贷外,主要是利用常平法,在灾区出卖粮食,收购其他杂货,运往别处出卖或留给官府自用。他认为这样做既不会造成国用的不足,又能使“下户力农”得到实际好处。他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之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给”。
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在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刘晏大胆改革了过去只管收取金钱,不管人民死活的税收政策,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这一方针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唐书·刘晏传》记载:“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勾检书出纳钱谷,事至细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其属官虽居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无敢欺绐者”。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他以精明能干、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的确是难能可贵的。由于刘晏培养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所以,他指挥庞大的理财系统,如臂使指,运动自如。
史书说他“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一日中决之”。办事处处从长远考虑,他说:“成大计者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他在官办漕运期间所造漕船,在扬州开行几十年也不坏。
刘晏为挽国家之倾危,解人民于倒悬,身体力行,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上朝时骑在马上,心里还在筹算账目,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卷,常常是秉烛达旦。他饮食简素,室无婢,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一个理财大臣,两袖清风,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由于刘晏的理财方针、措施、办法适应唐王朝经济残破的局面和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相当的恢复和发展,人民也得以养息。刘晏初受命为转运使时,全国才200万户,国家财政收入只有400万缗。到了779年,户口增加到300万户,财政收入达1300万缗,而国家并没有增加农民的税收,刘晏真正做到了“敛不及民而用度足”。他的贡献很大,无怪乎人们经常把刘晏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
上一篇:完善县区绩效考核的着力点
下一篇:实现主阵地培训质效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