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巴彦淖尔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善始而未能慎终的春申君

来源:巴彦淖尔市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名字叫黄歇。在司马光看来,春申君尽管“智勇忠信有足称者”,但是盖棺论定“罪又甚焉”。相对于安然去世的平原君和孟尝君,以及以醇酒妇人自娱而死的信陵君,春申君的下场也最惨,他是善始而未能慎终的典型。
  春申君曾经陪着楚国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人质,一做就是十年。到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但秦国拒绝放熊完回国。为了避免楚顷襄王死后楚国政局生变,春申君冒死掩护太子熊完逃回楚国。而他自己却因此差一点被秦昭王杀死。春申君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即位,他任命黄歇为国相,封其淮河以北的领地,号称春申君。
  春申君能够冒死拯救太子,这就是他“智勇忠信有足称者”的地方。对为政者而言,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含糊,不但不能含糊,还要勇于担当,这体现了为政者的操守。冒死拯救储君是春申君政治生涯中的亮点。
  春申君为相二十五年之久。司马迁给了他十六个字的评价:“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他主要干了三件事,即养士、治国、经营自己的封地。春申君凭借其雄厚财力,所养门客多达“三千余人”,在战国四公子中是最多的。春申君“养士”的最大特点便是奢侈浮华。然而要说他所养之士对楚国的贡献,却实在是乏善可陈。
  春申君治国理政同样乏善可陈,而且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有正反两面的解读。春申君主政期间实行亲秦灭鲁路线,把目标对准一般国家不忍欺负的鲁国,迁其君,灭其国,然后又攻打侵占齐国的土地,招致楚、齐结怨,错失团结诸国自强抗秦之良机,这显然是战略眼光的短视和决策的失误。加之韩赵魏相继或战败或臣服于秦,致使楚国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加速了楚国的败亡。
  在楚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鉴于自己的封地淮北紧邻齐楚两国的边境,而齐楚关系紧张,所以他请求改封自己到江东,也就是今天无锡、苏州、上海一带。春申君得到吴地后,10年之内建都邑、固城池、平物价、兴市场、修水利、揽人才,开渠建仓,大兴土木,苦心经营,封邑俨然建成了独立王国。
  不过,春申君此举开拓了楚国在东方的战略纵深,奠定了苏州城几千年的城市格局。在他之前,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黄歇组织人疏浚三江,解决了水患问题,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
  春申君一生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动了偷天换日的歪念头,最终导致自己身首异处。楚考烈王很长时间内一直无子,春申君为此非常忧虑,遍寻许多能生育的妇女进献给楚王,但是她们始终没有生育。赵国人李园带来他的妹妹想要献给楚王,可听说楚王不能生育,便担心时间久了,自己的妹妹会失宠。于是他转而使春申君将妹妹纳为妾。没过多久,李园的妹妹怀了身孕。李园即让她去劝说春申君把自己送给考烈王,这样就有可能让自己的孩子继承王位,从而永保富贵。春申君大为赞同,便将她推荐给考烈王。不久,李园的妹妹果然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
  李园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把自己的妹妹作为工具,目的是为了攫取更大的荣华富贵,现在自己的妹妹是王后了,一旦楚考烈王归天,自己完全可能权倾朝野,唯一的障碍就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春申君。所以他已经开始暗中豢养刺客,处心积虑谋划如何处死春申君了。
  对此,春申君浑然不觉。他的一位门客朱英,劝他及早防范,然而春申君却不以为意。十七天后,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进宫,把他豢养的勇士埋伏在楚王的宫门棘门里面。春申君一进来,勇士们两面夹击,将他刺杀。李园又派人把春申君的家人全部捕获杀死。随后,太子熊悍继位,这就是楚幽王。附带说一句,李园最后也未得善终,被楚幽王的弟弟尽灭其家。
  一世英名的春申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呢?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婪是导致春申君惨烈下场的根本原因。春申君的贪婪不仅表现在他的结局上,也表现在他为相二十五年的治国理政上。身当大任,楚国的权力和楚王的宠爱集于一身,春申君不去想着如何治好楚国,却一味骄奢淫逸,着力经营自己的安乐窝。这确实不值得称道。更何况,在更大的诱惑面前,春申君动了更大的贪念,这是违反政治操守和人伦纲常的政治大忌。所以司马光说春申君其行为实质比出卖祖国的孟尝君“罪又甚焉”。
  明代史学家凌稚隆在评价春申君的时候说,春申君这个人一开始以智能安楚,因功被封到吴地。到后来奸谋盗楚,结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小人暗算,身死棘门为天下笑,春申君是典型的两截人。
  古往今来,多少人贪名图利,结果殒名殉财,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不知足、不知止,最终才跌入罪恶的深渊。前车之鉴代不绝书,后来者却如飞蛾扑火一往无前,实在引人深思。
  善始不易,慎终更难。古人曾经有言“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后世一代英主唐太宗在贞观之初“抑损嗜欲,躬行节俭”,造就了“内外康宁,遂臻至治”的贞观之治。然而到其晚年尤有“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之豫,幸而有魏徵等敢于犯颜直谏的耿直大臣归纳出他渐不克终的十种现象,促使他“思而改之,与物更新”,而唐太宗本人又确实能够“畏义好贤,屈己从谏,刻历矫揉,力于为善”,这才成就了一代英主之伟业。把春申君与唐太宗两相对照,善始而不能慎终的前车之鉴格外发人深省。

上一篇:世界一流军队的“样子”

下一篇:走出第三方评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