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战略预置是对战略力量、战略部署的超前性处置,是战争准备或实施过程中的预备性行动。从古代的“城高、池深”,到今天陆、海、空、天、电,林林总总战争大幕的剪裁取舍,无不映印着战略预置的成败得失。
战略预置与国家利益甚至民族存亡休戚相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人类还处于阶级社会,战争就不会消亡,战略预置就是任何国家的立国铁律,大小、强弱概莫能外。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可以百年无战争,不可一日不备战。战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预置。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采取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让德国进攻苏联。英国首相张伯伦到慕尼黑跟希特勒谈判,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自以为得计,称为英国乃至欧洲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结果英法联军很快就被纳粹德国打得溃不成军。相反,战略预置做得好,计划周密,落实到位,小国弱国也可能对强敌构成威慑,以慑止战。世事如棋,战争舞台不时上演“一招领先,全局俱活”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大开大阖,一再警示我们:战略预置与国家利益甚至民族存亡休戚相关,是治国安邦谋兵论战不可不察、不可不细察的大事。
科学的战略预见是实施正确预置的前提基础
预见是实践的先导。战略预见是对战争运动过程和结局的前瞻判断,是一种基于历史和现实预测未来的认识活动,也是筹划实施战略预置的前提。料敌差之毫厘,处置就可能谬之千里。
1928—1939年,苏联沿其西部国境线构筑了气势恢宏的“斯大林防线”,应该说不失为战略预置的重要一招。可惜斯大林误判了法西斯德国发起进攻的时间,为获取更大的缓冲空间,在向西“收复”了大量土地后,立即就地组织布防。因时间仓促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斯大林防线”的材料被挪用,大批驻军撤防西移。岂料防线“以旧换新”尚未完工,德军突然趁虚发起进攻,导致苏军在战争初期一溃千里、损失惨重,教训十分深刻。与之相对照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威胁,毛泽东从最危险最黑暗的可能出发,预见各种不测,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面勒紧裤腰带集中力量研制核武器,一面展开全民性战场建设,攻防兼备的战略预置有力改善了我国安全环境,笼罩头顶的核乌云立即烟消云散。“斯大林防线”前推的弄巧成拙和“两弹一星”的伟大胜利从反正两方面印证了战略预见对战略预置的指导意义。
辩证法告诉我们,战略预见不仅要从难从险考虑,还要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长期预置与短期预置的关系,协调投入比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故意抛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奋起直追,全面展开军备竞赛,令糟糕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迅速崩溃。几乎同时,我国领导人作出世界大战短期打不起来的正确判断,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将发展重点调整到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防建设也随之跟进发展。国富才能兵强,提高经济实力也是战略预置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标定位的战慑之分决定预置手段隐显有别
战略预置的目的归根结底不外慑止战争或打赢战争。能“战”方能言“和”。战略预置以“慑”为先,慑之不止,则退而论“战”,只有充分准备,具有了压倒胜势,或至少能给对手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才可能掌握“战慑皆宜”的主动和自由。
战略预置目标不同决定预置手段也不一样。隐蔽的预置往往能够以小搏大,这类的战略预置不论是“大隐隐于朝”,还是“藏于九地之下”,都必须慎之又慎。公开的预置或许可以兵不血刃威加于敌,这类战略预置立足慑止战争,常常不遗余力,甚至虚张声势地展示武力。为了迷惑对手,战略预置也可“隐显结合”。若隐若现,营造含而不露的神秘,有时反能收到更好的威慑效果。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传统战略预置大幅削减。世界大国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裁军,美、俄两国各自销毁了一定数量的核武器,美军的海外基地由2000多个逐步削减到300多个。尽管战略预置的数量减少,但由于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跃,综合作战能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质的提升。而且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美日韩澳结盟,达尔文港改造为军事基地,“猛禽”进驻关岛、冲绳,在新加坡部署濒海战斗舰,在菲律宾部署反潜机,与越南举行联合军演……西方大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预置”不断加强,围堵孤立遏制中国之势昭然若揭。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美军已开始研制名为“上帝之杖”的太空战武器,其攻击效果堪比核武器,能轻易摧毁大型建筑群和几百米深的地下掩体,且不会产生辐射。美军希望把“上帝之杖”打造成为未来空间对地作战的“杀手锏”,以其取代核武器,作为军事领域新的战略级威慑力量。美国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上帝之杖”的部署。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西方的基因武器研发全球领先,利用基因分离和拼接技术制造的“热毒素”战剂,只需 20克就可涂炭60亿生灵。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很多所谓的“中外合作人体试验项目”悄然在我国内地展开,而把试验采集的血清和DNA样本送到国外。其研究恐怕不能排除搜集华人基因密码中“易受攻击之窗”的嫌疑,其研究之用心不得不防。
未雨绸缪,全面又有重点地加强我方战略预置
战略预置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国家层面包括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外交捭阖、法律完善以及能源、物资、黄金、外汇储备等;军事层面包括武器研发、装备采办、编制改革、战法预研、战场建设、特工潜伏等。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战略预置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清醒认识,审慎把握。潜在对手包藏祸心的战略预置,我们既不能漠然视之,也不能全面跟进,要吸取苏联同美国搞核军备竞赛和应对“星球大战计划”的教训,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根据有些专家研究的数据:破坏性进攻的耗费,一般不到建设性投入的5%。按照“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非对称思维积极展开战略预置,应针对敌人的强、弱点,自己的国情、军情、发展目标及国际环境,科学预见战争威胁,做好“矛”与“盾”的合理配置、“攻”与“防”的有机结合,集中力量发展确实管用的“杀手锏”。
战史上有很多没突破的防线,现实中却没有突不破的防线。“甲厚壕深不足以慑敌却敌,刀锋矛利、弓硬箭远才更可能令对手敬而远之。”尤其在信息化时代,无论空袭反空袭,还是赛博空间对抗,进攻都比防御主动、简单和经济得多。没有批亢捣虚的攻击力量,就更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固守资本。二战中抵抗意志顽强,号称“永不屈服”的南斯拉夫,在上世纪末科索沃战争中,被动挨打,退敌乏术,最终被迫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惨痛的教训,同样值得我们记取。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这些就是我们加强战略预置的重点。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拓展我战略利益的重要方向;太空是当今强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这一领域,21世纪的中国绝不能重蹈近代痛失海洋的覆辙;网络既是强敌的优势所在也是其防不胜防的“七寸”。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失误”,都可能引发网络上的“蝴蝶效应”。1991年,一个美国农民埋一头死牛时,无意间挖断了美国联邦航空署运输控制系统的传输光缆,致使其四个主要控制中心关闭了五个多小时,信息社会脆弱性的一面可见一斑。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今天,“震网”“火焰”“网络数字大炮”等网络战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一些极富攻击性的“电脑天才”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给我一个接口,我就能瘫痪一个国家。”网络领域的软、硬对抗,都有很多战略预置的筹措空间。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战略预置可能备而无用,然则一旦战机出现,巧妙的战略预置完全可能在关键时刻“四两拨千斤”。当然,最要紧、最根本的战略预置或许应是全军上下的枕戈待旦和整个民族的忧患意识。
上一篇: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去
下一篇:加快推进生态平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