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代表时代科技进步水平,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举世瞩目。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重大工程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
重大工程牵引“中国列车”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大批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相继问世,高铁、桥梁、港口、天眼、大飞机等重大工程科技硕果累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重大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高铁对中国的区域格局、人口流动、第三产业发展已经产生了系统性的重要影响,高铁正在让整个国家处于一种“高速旋转”的活力之中,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和推动作用。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2020年前实现5G商用,全球领先。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输送的水量相当于从南到北搬运了770个西湖,让超过1亿人受益。西气东输是全世界距离最长的天然气输送工程,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些重大工程建设使得基础设施空间得到有效扩展,形成完善、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供应。同时,工程也带动了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重大工程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我国抓住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如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C919大飞机等,这些重大工程中创新之光处处闪现,引领了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科学前沿重大原创性突破,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中国“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在X射线空间观测方面,具有国际先进的暗弱变源巡天能力、独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观测能力,标志着我国高能天体物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首颗“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将跨越式提升我国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对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复兴号”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进入崭新时代。C919大飞机从机体结构到机载系统设备、从机头试验到机尾复合材料应用,拥有反推装置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102项关键技术突破,彰显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科技实力。
重大工程打造“走出去”中国名片。我国重大工程惊艳全球。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美国《华尔街日报》将京沪高铁比作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天宫二号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让世界更美好”的最佳发明。“蛟龙号”创造了载人深潜新纪录,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认为C919让中国向实现航空强国梦更近一步。法新社报道称,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帮助人类聆听更多来自遥远星球的声音,洞察宇宙的奥秘。如今,以高铁、核电、桥梁等为代表的中国“大工程”正积极走出国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从南美到北非,都可以见到建设中的中国“大工程”身影。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部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借鉴中国高铁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是我国企业主导开发建设的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实现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向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工程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商用核电站。这些大工程已经成为中国崭新的名片和友好交流的纽带,把中国和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新时代赋予重大工程新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对工程建设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工程建设与发展新的历史使命。
重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重大工程,都是当时人类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志,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世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意义。”“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果至今仍存在着,见证着人类文明编年史。”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重大工程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这既是对重大工程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出创新是引领工程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工程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重大工程要更加突出现代工程科技创新,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工程科技创新催生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工程科技突破,都可能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工程建设和产业变革的哲学关系,工程科技一头连着科学一头连着产业,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工程的使命在于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承载着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让明天充满希望、让未来更加辉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打上工程科技的印记。”“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回答了工程的历史使命,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为动力,重大工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工程科技国际合作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要通过加强国际工程科技合作,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推动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对工程科技提出了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程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现代工程的历史使命、重点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工程建设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是推动现代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遵循。
以重大工程夯实现代化强国基础
新时代赋予重大工程新的历史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论述,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按照传承文明、创新驱动、变革产业、造福人民、开放共享的总体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面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在关系国计民生、产业命脉、国家安全和基础科学等领域推动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工程,夯实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基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支持和保障。
建设创新工程。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重大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我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重大工程科技成就还可以大幅度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重大工程的重要标志是具有创新水平。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工程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重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是强国的关键,通过建造一批世界第一甚至独一无二的工程,由此实现一系列工程科技创新,夯实强国基础。在现代工程创新中,必须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协同攻关,在国家战略优先领域率先实现跨越。
建设优质工程。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党的十九大提出质量第一、质量强国、质量变革、经济质量优势等重大命题,勾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量发展的壮丽蓝图。工程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程水平的重要维度。工程质量不仅体现在工程本身的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的提升,还需要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重大工程是复杂系统工程,更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重大工程也体现在由于工程的高质量、先进性而使其在经济上获益,形成优良资产,实现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之间良性互动。只有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大量涌现出来,才可能被认可为强国。要形成一系列优质工程,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建设绿色工程。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但必须符合自然规律。重大工程建设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工程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与生态效应,工程建设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现代化强国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要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一批重大工程。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突出环境问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发展非常规化石能源开采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技术,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强化污染防治,建立多污染物、跨区域流域的全方位污染防控、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恢复技术体系;聚焦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构建洁净、低耗、循环的制造模式。
建设幸福工程。工程是人建造的,也是为人而建造的,由此需要有人本意识和人文关怀贯穿其中。工程建设要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真正实现工程的人文价值,这也是重大工程之“强”、之“重”的一个重要维度。工程谋划、设计、建设、运营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能只把工程当成物来看待,而是要当成人的一种存在与活动场所来看待,看成是人的一种广延形式,真正实现工程的人文价值,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现代工程建设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建设开放工程。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国际工程合作,抓好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培育新业态,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工程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加强重大科技工程合作,参与或牵头开展对未来发展、人类健康、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大科技合作工程,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参与全球治理。
纵观人类文明历史,重大工程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工程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创新、优质、绿色、共享、开放的现代工程为引擎,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一篇:放歌新时代筑梦新征程
下一篇: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